合音在音樂上的運用:理論、技巧與藝術表現
快速導覽
Toggle前言
合音(Harmony)是音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賦予旋律深度與情感,並塑造音樂的整體氛圍。從古典音樂到現代流行,合音的運用方式多樣且複雜。本文唯陌音樂將深入探討合音的理論基礎、實際應用技巧及其在不同音樂風格中的表現方式。
合音的理論基礎
合音的定義
合音是指兩個或更多不同音高的音符同時發聲,形成和弦(Chord),並在時間軸上進行,創造出和聲進程(Harmonic Progression)。合音與旋律(Melody)和節奏(Rhythm)並列為音樂的三大要素。
和弦結構與功能
三和弦(Triads)
由根音、三度音和五度音組成,包括大和弦(Major)、小和弦(Minor)、增和弦(Augmented)和減和弦(Diminished)。
七和弦(Seventh Chords)
在三和弦基礎上加入七度音,如屬七和弦(Dominant 7th)、大七和弦(Major 7th)等,增加聲響的複雜性。
和弦功能
主和弦(Tonic):穩定、解決的感覺(如C大調中的C和弦)。
屬和弦(Dominant):具有強烈的導向性,通常回歸主和弦(如G7→C)。
下屬和弦(Subdominant):常用於過渡(如F→G→C)。
和聲進行(Harmonic Progression)
常見的和聲進行模式包括
I-IV-V-I(古典與流行音樂常見)
ii-V-I(爵士樂經典進行)
I-V-vi-IV(現代流行音樂常用,如《Let It Be》)
合音的實際應用技巧:聲部控制、和弦處理與現代和聲手法
聲部進行(Voice Leading)的藝術與技術
聲部進行的核心原則
聲部進行是和聲連接的基礎,旨在使各聲部(Soprano, Alto, Tenor, Bass)的運動流暢自然,避免生硬的跳躍。關鍵原則包括:
共同音保持(Common Tone Retention):若兩個和弦共享某音,優先保持該音在同一聲部。
級進運動(Stepwise Motion):非共同音時,聲部以二度(半音或全音)移動為佳。
反向與斜向進行(Contrary & Oblique Motion)
反向:一聲部上行,另一聲部下行,增強聲部獨立性(如Bass下行、Soprano上行)。
斜向:一聲部保持,另一聲部移動,常見於持續音(Pedal Point)情境。
古典和聲的禁忌與解決
平行五度與八度(Parallel Fifths & Octaves)
在傳統和聲中需避免,因其會削弱聲部獨立性(例:C→G和弦中,Soprano與Tenor同時從C→G形成平行五度)。
例外:在現代音樂或特定風格(如民謠)中可刻意使用。
隱伏五度/八度(Hidden Fifths/Octaves)
當外聲部(Soprano & Bass)同向跳進至五度/八度時,需確保Soprano為級進(避免「空洞」聲響)。
實例分析:四部和聲寫作
以 I-IV-V-I(C-F-G-C) 為例:
Soprano:C(保持)→ F(下行三度)→ G(上行二度)→ C(下行五度)。
Bass:C→F(上行四度)→G(上行二度)→C(下行五度)。
內聲部:通過共同音(如C→F中的F音)與級進填充和聲。
和弦的轉位與延展音運用
轉位和弦(Inversions)的結構與功能
轉位改變和弦的低音位置,影響和聲的流動性與張力:
第一轉位(First Inversion, 6/3):三度音在低音(如C/E,標記為「I⁶」)。
功能:弱化和聲的穩定性,適合過渡或旋律低音線設計。
第二轉位(Second Inversion, 6/4):五度音在低音(如C/G,標記為「I⁶₄」)。
古典音樂中常用於「終止式四六和弦」(Cadential 6/4),如V⁶₄→V。
第三轉位(Third Inversion, 7/4):七和弦的七度音在低音(如G7/F,標記為「V⁴₂」)。
延展音(Extensions)的色彩化處理
在傳統三和弦/七和弦基礎上加入高疊音(Tensions),需注意「避免音(Avoid Notes)」:
九度(9th):如Cmaj9(C-E-G-B-D),大調九度音(D)可自由使用。
十一度(11th):大七和弦中,自然十一度(F)可能與三度(E)衝突,建議升高半音(#11,如Lydian調式)。
十三度(13th):如G13(G-B-D-F-A-E),通常省略五度音(D)以簡化聲部。
爵士樂中的延展音規則
屬七和弦(Dominant 7th)可自由加入b9、#9、#11、b13等變化音。
延展音通常由上方聲部(如吉他、鋼琴右手)演奏,避免與低音衝突。
非功能和聲(Non-Functional Harmony)的現代手法
平行和聲(Parallel Harmony)
定義:一組和弦以相同結構平行移動,無傳統聲部進行邏輯。
應用
印象派:德布西(Debussy)《月光》使用平行五度與九和弦。
流行音樂:副歌旋律配平行三度和聲(如《Radiohead – Creep》主歌)。
模進(Sequential Harmony)
類型
嚴格模進:和聲與旋律完全平移(如上行三度:C→E→G→B)。
調性模進:在調內調整和弦性質(如Dm→G→C→F→Bdim→E→Am)。
功能:創造規律性與發展感,常見於古典音樂展開部(Development)。
調式互換(Modal Interchange)與複合和聲
調式互換:借用平行調式和弦(如C大調中使用Cm和弦,源自C小調)。
複合和弦(Polytonality):同時疊加不同調性和聲(如Stravinsky《春之祭》)。
合音在不同音樂風格中的運用:從古典到現代的專業分析
古典音樂中的合音運用
巴洛克時期:嚴格的對位藝術
對位法(Counterpoint)的核心原則
嚴格遵守聲部獨立性規則
採用「點對點」的旋律互動方式
重視不協和音程的準備與解決
代表性技法
賦格(Fugue):主題在各聲部輪流呈現(如巴赫《十二平均律》BWV 846)
通奏低音(Basso Continuo):數字低音系統指導和聲進行
和聲特徵
以三和弦和七和弦為主
嚴格避免平行五度/八度
大量使用經過音與倚音裝飾
古典時期:結構化的和聲語言
奏鳴曲式的和聲布局
呈示部:主調→屬調(或關係大調)
發展部:頻繁轉調與動機發展
再現部:回歸主調統一
終止式類型
完全終止(Authentic Cadence):V→I
不完全終止(Half Cadence):…→V
偽終止(Deceptive Cadence):V→vi
浪漫時期:色彩化的和聲擴展
半音和聲(Chromatic Harmony)
頻繁使用副屬和弦(Secondary Dominant)
大量應用增六和弦(Augmented Sixth Chords)
調性擴張手法
遠關係轉調(如蕭邦《夜曲》Op.9 No.2)
持續低音(Pedal Point)與和聲外音
代表作曲家技法
華格納:無限旋律與特里斯坦和弦
李斯特:魔鬼音階與非傳統和聲
爵士樂中的合音創新
和弦延伸與替代技術
延伸和弦系統
基本結構:7th→9th→11th→13th
變化音處理:b9/#9/#11/b13
進階替代技巧
三全音替代(Tritone Substitution):用bII7替代V7
小調II-V-I中的和聲調整(如Dm7b5→G7alt→CmMaj7)
和弦音階對應理論
屬七和弦:Mixolydian/Altered/Super Locrian
小七和弦:Dorian/Melodic Minor
即興演奏的和聲框架
重新和聲化(Reharmonization)
插入轉調和弦(Pivot Chords)
使用斜線和弦(Slash Chords)改變低音線
複合和聲手法
上層結構三和弦(Upper Structure Triads)
四度和聲堆疊(Quartal Harmony)
現代爵士流派發展
調式爵士(Modal Jazz)
單一調式長時間持續(如Miles Davis《So What》)
減少功能和聲運動
自由爵士和聲
解放傳統和聲規則
集群音(Tone Clusters)與微分音運用
流行與搖滾音樂的和聲特徵
經典和聲進行模式
循環進行(Cyclic Progressions)
I-V-vi-IV(流行音樂「萬能和弦」)
vi-IV-I-V(抒情歌曲常用)
布魯斯和聲基礎
12小節藍調標準進行
混合利底亞音階應用
搖滾樂特殊技法
強力和弦(Power Chords)
結構:根音+五度(如C5:C-G)
失真效果下的聲學特性
調式混合應用
硬搖滾中的Phrygian音階
前衛搖滾的複雜和聲變換
流行製作中的和聲設計
合成器pad和聲層
持續性和聲背景建立
頻率空間分配技巧
轉調手法
副歌升高半音(Key Up)
借用和弦(Borrowed Chords)創造色彩
電子音樂的和聲創新
合成器和聲技術
波形與和聲的關係
正弦波:純淨和聲
鋸齒波:豐富泛音結構
音色設計方法
加法合成構建和弦泛音
頻率調製(FM)和聲創造
側鏈技術與和聲互動
動態和聲處理
側鏈壓縮創造「呼吸感」
包絡控制濾波器掃頻
節奏化和聲
琶音器(Arpeggiator)模式設計
門限效果(Gating)切割和聲
現代電子流派應用
環境音樂(Ambient)
長時間和聲演變
微音程(Microtonal)實驗
未來低音(Future Bass)
超級鋸齒(Supersaw)和聲堆疊
和弦滑音(Chord Glide)效果
跨風格和聲比較分析
特徵 | 古典音樂 | 爵士樂 | 流行/搖滾 | 電子音樂 |
和聲複雜度 | 中-高 | 極高 | 低-中 | 可變 |
節奏處理 | 嚴格 | 彈性 | 固定 | 程序化 |
音色考量 | 原聲樂器 | 原聲/電聲 | 電聲為主 | 合成音色 |
即興空間 | 無 | 核心 | 有限 | 預設為主 |
理論基礎 | 傳統和聲學 | 爵士和聲學 | 簡化系統 | 聲學物理 |
結論
唯陌音樂認為合音是音樂表達的靈魂,從古典的嚴謹到現代的自由,不同的和聲手法都能創造獨特的聽覺體驗。理解合音的理論與技巧,能幫助音樂創作者更有效地傳達情感,並提升作品的藝術性。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Piston, W. (1987). Harmony. Norton.
Levine, M. (1995). The Jazz Theory Book. Sher Music.
Schoenberg, A. (1911). Theory of Harmon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聯絡唯陌音樂台中錄音室
地址:412台中市大里區環中東路六段280號
電話:0989 314 894
INSTAGRAM:唯陌音樂
我們期待你的到來,讓我們一起創造出動人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