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創作者應該聽自己不喜歡的音樂?
快速導覽
Toggle引言
在音樂創作的道路上,許多人自然傾向只聆聽自己喜歡的曲風。這無可厚非,因為熱愛驅動創作。然而,若想持續進步、突破風格框架,「去聽自己沒這麼喜歡的音樂」其實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訓練。
本篇文章唯陌音樂(wemoremusic)將探討為什麼音樂創作者應該跳出聆聽舒適圈,並分享如何有效地接觸、理解不熟悉或原本排斥的曲風,讓創作更具深度與自由度。
當我們只想聽自己喜歡的音樂
創作者往往有固定的音樂偏好,這些偏好來自成長背景、文化圈屬性或個人審美品味。然而,當創作逐漸進入「模式化」的階段,便很容易出現旋律相似、結構重複、風格侷限等問題。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卻值得反思:我們是否因為只聽「喜歡的」,而錯失了很多「值得學習的」?
為什麼要聽自己不喜歡的曲風?
每種曲風都有其獨特語言與結構
音樂不僅是旋律與節奏的組合,更是一種語言系統。不同曲風代表不同的語法與修辭方式。像是:
- Jazz 著重和聲進行與即興
- Reggaeton 強調節奏穩定與律動
- Techno 使用聲響與節拍建構空間氛圍
- Punk 主打能量釋放與直白表達
即使某些曲風並不合口味,從創作者角度來看,它們的「語言邏輯」依然有值得拆解與借用之處。透過這些語彙,你能拓展自己的音樂工具箱,寫出更多元、成熟的作品。
理解流行背後的文化邏輯
不喜歡某種曲風,往往是因為不了解它的文化定位與社會語境。以 Drill、Hyperpop 或 Auto-Tune-heavy 的 Trap 為例,這些風格可能讓部分人覺得「吵雜」或「缺乏技巧」,但在其目標族群眼中,它們卻是某種時代情緒的出口。
當你從文化角度切入,就會發現這些曲風往往不是「隨便紅」,而是承載著語言、態度、階級、情緒等符碼。創作者若能理解其背後的文化邏輯,更容易掌握大眾脈動與市場變化。
打破創作慣性,重啟耳朵感知力
長期只聽熟悉的音樂,耳朵會逐漸變得「懶惰」。熟悉的聲音雖然舒適,卻也讓人無法發現新刺激。與其一直在同一條創作軌道上繞圈,不如讓陌生曲風為你打開新通道。
陌生音樂會刺激你思考:
- 為什麼這種節奏配置可以成立?
- 它用了什麼編曲手法來營造特定氛圍?
- 如果我將這個元素放進自己的作品,會變成什麼?
這樣的過程,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學習,更是一種創作肌肉的重新鍛鍊。
如何「有效」聽自己不喜歡的音樂?
理解陌生曲風的關鍵,不在於強迫自己喜歡,而是轉換聆聽角度、制定具體目標,進而在其中提取創作可用的元素。以下三種方法,將有助於你在不熟悉甚至排斥的曲風中找到學習價值。
以「音樂製作人視角」分析作品,不用「聽眾口味」評斷
多數人聽歌的本能反應是情感與審美喜好,但創作者應具備第二種耳朵:製作人耳朵。這意味著你不是在判斷一首歌好不好聽,而是在觀察它的結構與聲音邏輯。建議從以下面向進行分析:
- 節奏設計:鼓組配置是否與旋律產生張力?hi-hat 使用有無創新點?
- 段落設計:Verse、Pre-chorus、Hook、Bridge 間如何銜接?有無巧妙斷點或漸進設計?
- 聲響層次:是否使用音色堆疊來營造空間?是否刻意保留聲音留白以增強動態?
- 混音與音場:聲音如何在左右聲道分布?Vocal 是否使用多層處理(如雙軌、和聲、Reverb)?
用理性、技術化的角度去解構歌曲內容,不僅能讓你降低主觀抗拒,也能讓你在「不喜歡的歌」中發現值得吸收的創作技巧。
設定具體的學習任務,逐步拆解曲風特色
接觸陌生風格不必一蹴可幾。與其聽完整張專輯或硬記風格分類,不如設定小範圍的觀察焦點,分階段理解其音樂語彙。舉例來說:
- 聚焦節奏型態:這週專注於 Trap 的 hi-hat 節奏與鼓點擺放方式。
- 解析段落與能量曲線:下週分析 Punk 歌曲如何在短時間內累積爆發力,並觀察主唱的語氣與斷句。
- 觀察和聲與配器:再下週研究 City Pop 中的弦樂編寫與貝斯走向,了解如何在復古風格中創造韻律與溫度。
這種「任務式學習」讓聆聽不再是無目的的耗時,而是具有拆解邏輯、可累積成果的研究過程。
透過跨界融合作品作為入門橋樑
如果你對某種曲風排斥感過強,不妨從融合型或跨界作品入手,找出熟悉與陌生元素之間的平衡點,進而降低抗拒。以下是幾個典型進入點建議:
- R&B 愛好者:可從融合 Hip-Hop 的當代表演者如 Anderson .Paak、The Internet 入手,感受律動與歌唱的銜接。
- 搖滾取向者:推薦從 Radiohead、Tame Impala 等融合電子元素的現代搖滾作品進入電子音樂領域。
- 流行音樂愛好者:可先嘗試 City Pop 或 Chillhop 這類旋律性強、情緒溫和的風格,作為進入未聽曲風的緩衝。
這些「過渡風格」既能保留你熟悉的音樂元素,又引導你逐步適應新聲音語境,是打開耳朵邊界最自然的方式。
結語:讓耳朵自由,創作才真正自由
作為創作者,你不需要強迫自己喜歡每一種音樂,但你必須理解它們為何存在、如何運作、代表什麼價值。
聆聽不熟悉或排斥的曲風,不是要迎合潮流,而是為了鍛鍊自己的創作肌肉、打破框架、拓展視野。這種跨風格的理解力,是現代音樂人不可或缺的素養。
真正的創作自由,不來自選擇「我喜歡的聲音」,而是來自於擁有選擇任何聲音的能力與理解。
–
唯陌音樂(wemoremusic)想說的是:讓耳朵自由,你的作品就能走得更遠。
聯絡唯陌音樂(wemoremusic)台中錄音室
地址:412台中市大里區環中東路六段280號
電話:0989 314 894
INSTAGRAM:唯陌音樂
我們期待你的到來,讓我們一起創造出動人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