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音樂人行銷全攻略(中)

搖滾歌手現場演出|音樂行銷與舞台表演魅力

社群媒體與短影音操作

在今日的數位行銷環境中,社群媒體與短影音已經成為音樂人最直接的曝光與受眾培養管道。相比於純粹依賴串流平台,社群短影音能讓歌曲更快觸及潛在聽眾,並引發二次創作與社群互動,進而導流回串流播放。以下唯陌音樂(wemoremusic)將繼續以 Instagram/Facebook、TikTok 與 YouTube 三大平台為核心,探討音樂人該如何運用短影音行銷。

 

Instagram / Facebook Reels:品牌感與授權限制

Meta 旗下的 Instagram Reels 與 Facebook Reels 已全面取代傳統長影片,成為社群內容的主要載體。對音樂人來說,Reels 的優勢在於能同時兼顧「品牌形象」與「即時互動」。

  • 音樂授權限制:商業帳號使用音樂時,若選擇熱門流行歌,往往會遇到授權受限的問題。Meta 官方建議音樂人使用 Sound Collection(免版稅音樂庫),或自行上架擁有權利的作品。 
  • 演算法偏好:Reels 的演算法偏好「短直式、輕快」的內容,通常 15–30 秒是最佳長度,並注重觀眾互動(分享、留言、收藏)。 
  • 品牌營造:IG 對於影像質感要求較高,因此 Reels 適合用來建立「專業感」與「藝術形象」,不僅僅是娛樂。 

因此,對於想要兼顧「專業度」與「受眾經營」的音樂人,Reels 是必須持續投入的內容戰場。

 

TikTok:二創驅動的爆紅機制

TikTok 依然是音樂爆紅的核心平台,其強項在於演算法極度民主化:即使是零粉絲的帳號,只要影片前幾秒能吸引觀眾,就有機會獲得大量流量。

  • 前奏與 Hook 的設計:TikTok 的影片多在 15 秒內決定成敗,音樂人需特別強化歌曲的前奏或副歌,讓它能被快速記住。 
  • 二創文化:TikTok 用戶習慣以歌曲為背景製作舞蹈、挑戰或梗影片,這種「UGC(用戶生成內容)」能快速擴散音樂。 
  • Spark Ads 點火:若某段用戶生成的影片有潛力,音樂人或品牌方可以透過 Spark Ads 放大曝光,把自發流量變成廣告流量。 

總結來說,TikTok 的行銷核心不是單純上傳作品,而是設計適合二創的音樂片段,讓用戶成為推廣者。

 

YouTube Shorts:短片與長片的雙向導流

YouTube 的 Shorts 已逐漸與長片形成完整的互補系統,特別適合音樂人做「引流與沉澱」。

  • Shorts 作為引流入口:YouTube 的演算法會大力推送 Shorts,幫助新觀眾認識音樂人。 
  • 長片與 MV 的沉澱:吸引到的觀眾可以被引導至完整 MV 或 Live 演出影片,進一步建立忠誠度。 
  • 分潤規則:Shorts 的收益由「45% Creator Pool」分配,但須先扣除音樂授權成本。這讓音樂人能透過短片獲得額外收入,但同時必須確保版權清晰。 

YouTube 的獨特優勢在於,它既能讓作品快速被看見,又能提供長期內容沉澱,是少數能同時兼顧「爆發」與「持續」的渠道。

 

社群經營的節奏與 KPI

音樂行銷線上課程學習場景,學生透過電腦觀看老師教學並做筆記

要在社群短影音領域取得成效,音樂人必須建立一套「內容節奏」與「數據檢視機制」。

  • 內容頻率:建議每週至少上傳 2–3 支短片,保持穩定更新,讓演算法持續活化帳號。 
  • 互動率:除播放量外,收藏、留言、轉發才是衡量受眾黏著度的核心指標。 
  • 跨平台一致性:雖然各平台偏好不同,但視覺與品牌語言必須保持統一,避免分散粉絲認知。 

換言之,短影音不只是曝光工具,更是「品牌建構」與「受眾養成」的長期戰略。

 

主要社群平台短影音比較

 

平台 影片長度建議 演算法特色 音樂授權規範 適合策略與定位
Instagram / Facebook Reels 15–30 秒 注重互動率、影像質感 商業帳號受限,建議用 Sound Collection 品牌形象建立、粉絲經營
TikTok 10–20 秒 前幾秒決定流量,二創擴散力強 上架原創音樂或使用平台授權音樂 病毒式傳播、挑戰活動、引爆新歌
YouTube Shorts 15–60 秒 推薦力強,可導流長片 分潤前扣除音樂授權成本 引流新觀眾、沉澱長片粉絲

 

發行商與基礎建設

除了良好的音樂製作,即便社群與短影音能帶來巨量曝光,若缺乏完整的音樂基礎建設,作品仍無法在全球範圍內流通並獲取收益。對於音樂人而言,發行商、識別碼與版權系統就是支撐整個數位音樂產業的骨架。本章將拆解 ISRC 與 UPC 的重要性,常見發行商的差異,以及 Content ID 與 YouTube 收益的運作方式。

 

ISRC 與 UPC:音樂的身份證

  • ISRC(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rding Code)
    國際標準錄音代碼,每一首錄音(含不同版本與混音)都需分配一組唯一編碼。ISRC 的用途在於: 

    1. 版稅追蹤:串流播放或廣播播放時,能透過 ISRC 精準計算分潤。 
    2. 跨平台管理:無論是 Spotify、Apple Music,甚至 YouTube,皆透過 ISRC 確認錄音版本。 
    3. 法律保障:音樂發生版權爭議時,ISRC 是作品的正式識別依據。 
  • UPC(Universal Product Code)
    與 ISRC 不同,UPC 用於識別專輯、EP 或單曲產品,而不是單一錄音。它常見於專輯發行與銷售,特別是數位商店與實體唱片同步發行時。 

簡單來說,ISRC 是歌曲的身分證,UPC 是專輯的條碼。兩者缺一不可,缺乏正確的代碼將導致收益無法正確歸屬。

 

常見發行商的差異

現代音樂人若要將作品上架至 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 Music、Amazon 等全球平台,必須透過數位發行商(Distributor)。不同發行商的收費模式與分潤方式差異極大,音樂人需根據自身需求做選擇。

  • DistroKid
    採「年費制」,例如單人方案每年支付固定金額(約 19.99 美元起),即可無限量上架。適合高產量創作者。 
  • TuneCore
    採「訂閱制」,新推出 Unlimited 模式,音樂人繳交年度費用,即可不限數量發行。優勢在於擁有較佳的後台數據與版權管理。 
  • CD Baby
    採「單次上架收費」,例如單曲一次性繳費(約 9.95 美元),專輯則更高,並抽取 9% 分潤。適合低發行頻率、但希望作品永久留存的音樂人。 
  • UnitedMasters
    提供「免費上架+抽成」或「付費年費+保留 100% 收益」兩種方案。因與 NBA、TikTok 有合作關係,適合希望觸及特定產業資源的音樂人。 

 

Content ID 與 YouTube 收益

YouTube 的 Content ID 系統是數位音樂產業的重要環節。它能自動辨識上傳至 YouTube 的影片是否含有特定音樂,並根據授權狀況進行處理。

  • 收益模式:若作品註冊了 Content ID,當他人影片使用你的音樂時,廣告收益將自動分配給版權持有人。 
  • Shorts 特殊規則:由於 Shorts 的收益先行扣除音樂授權成本,因此分潤比例不同於長片。音樂人若希望透過 Shorts 收益,必須確保作品有完整的版權登記。 
  • 風險控管:若音樂人未註冊 Content ID,則可能無法主張收益;若濫用,則可能導致爭議與封鎖。 

總之,Content ID 是音樂人在 YouTube 生態中「守護收益」的必備工具。

 

發行策略與生命周期管理

搖滾樂團舞台表演|音樂行銷與現場演出行銷策略

發行不只是「把歌放上平台」那麼簡單,它需要配合整體行銷節奏。

  • 單曲 vs EP vs 專輯 
    • 單曲適合測試市場與短期流量導向。 
    • EP 與專輯則有助於建立完整的音樂世界觀與品牌價值。 
  • 全球同步 vs 區域發行
    若音樂人主要市場在華語圈,可以先針對 KKBOX、StreetVoice 等平台優先推廣,再逐步拓展至 Spotify 與 Apple Music。 
  • 生命周期延長
    舊曲透過 Showcase 或 TikTok 二創重新爆紅時,可以再次推送,形成「回鍋行銷」。 

這意味著,發行並非一次性動作,而是與行銷策略相互交織的長期規劃。

 

常見發行商比較

 

發行商 收費模式 分潤機制 適合族群 優勢與特點
DistroKid 年費制(約 $19.99/年) 保留 100% 收益 高產量創作者 上架快速、成本可控、支援無限作品
TuneCore 訂閱制(Unlimited) 保留 100% 收益 想要穩定發行的獨立音樂人 後台數據完整、支援出版管理
CD Baby 單次上架(單曲 $9.95 起) 抽成約 9% 發行頻率低,但重視永久留存者 歷史悠久、合作廣泛、適合「一次發」作品
UnitedMasters 免費+抽成 / 付費年費 免費方案抽成 10% 追求商業合作與品牌導向者 與 NBA、TikTok 等有合作資源

 

聯絡唯陌音樂(wemoremusic)台中錄音室

地址:412台中市大里區環中東路六段280號

電話:0989 314 894

INSTAGRAM:唯陌音樂

我們期待你的到來,讓我們一起創造出動人的歌聲!

現場表演中的吉他手,彈奏電吉他搭配舞台燈光

繼續閱讀上下篇

2025 音樂人行銷全攻略(上)

2025 音樂人行銷全攻略(下)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