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i Minaj vs Cardi B 從女饒舌之巔到文化象徵

Nicki Minaj 與 Cardi B 面對面凝視,象徵女性饒舌界的對立與力量

Nicki Minaj 與 Cardi B 兩人是 2010 年代與 2020 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饒舌歌手。前者是塑造「粉紅教主」時代的開創者,後者則以布朗克斯街頭能量與真實個性席捲主流市場。然而,這兩位原本可能合作無間的女性偶像,卻從 2017 年開始陷入漫長的誤會、對立與媒體風暴。她們的爭執不只是娛樂新聞,而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女性在男性主導的嘻哈產業中,如何被迫成為彼此的競爭象徵,下面唯陌音樂(wemoremusic)將帶給讀者這場精彩的女饒之戰。

 

 

從致敬到暗潮湧動(2017 年)

Nicki Minaj 與 Cardi B 在金色宮殿場景中對話,展現女性饒舌女王的對立與尊榮氛圍
Nicki Minaj 與 Cardi B 以華麗造型現身,畫面象徵女性在嘻哈文化中的權力角逐與藝術表現。

2017 年,Cardi B 憑藉《Bodak Yellow》拿下 Billboard Hot 100 冠軍,成為繼 1998 年 Lauryn Hill 以來第一位登頂榜首的女性饒舌歌手。Nicki 當時在 Twitter 上祝賀這位後輩,表面上展現支持之情。然而,媒體卻迅速將兩人的成功放在「接班與取代」的框架下解讀——Cardi 的崛起,被塑造成 Nicki 霸權的挑戰。

 

〈MotorSport〉合作前後的版本爭議

同年 10 月,Migos 發表單曲〈MotorSport〉,邀請兩人同台合作,原本被視為女性團結的象徵。然而隨後爆出版本爭議:Nicki 是否改過詞?誰先錄?MV 為何分開拍?這些問題被反覆放大。Nicki 在訪談中表示她感到被誤解,而 Cardi 則淡化事件。這次合作,成為日後裂痕的開端。

 

媒體如何放大競爭敘事

媒體長期熱衷於「女王交替」敘事——當新的女性饒舌歌手出現,就被包裝成挑戰前任的故事。這種框架讓 Nicki 與 Cardi 即使沒有直接衝突,也難以脫離對立形象。娛樂網站以「誰才是真正女王?」為標題的文章,助長了粉絲對立。

 

粉絲文化的推波助瀾

Nicki 的粉絲自稱「Barbz」,Cardi 的粉絲則為「Bardi Gang」。兩個群體在社群上互相攻擊,轉發、截圖、曲解貼文,成為衝突的燃料。粉絲的激情常常超越藝人本身的立場,使得誤會難以釐清。

 

當兩位女王共享聚光燈的張力

Nicki 與 Cardi 的音樂風格迥異——前者是技巧與造型的象徵,後者則是真實與情緒的化身。她們的共存對嘻哈文化而言是進步,卻也挑戰了產業對「唯一女王」的習慣認知。

 

2017 年主要事件時間軸

日期 事件 相關說法 備註
9 月 Nicki 在 Twitter 恭賀《Bodak Yellow》登頂 展現支持 被媒體解讀為「女王交棒」
10 月 〈MotorSport〉合作釋出 歌詞、錄製順序說法不一 成為日後裂痕開端
11 月 雙方各自受訪談合作過程 表述不一致 社群輿論開始對立

資訊參考鏈結!!

 

時裝週「丟鞋事件」與全面開戰(2018 年)

2018 年的紐約時裝週 Harper’s Bazaar Icons 派對,被視為整場衝突的臨界點。那一晚,社交場合成為新聞戰場,嘻哈界的兩位女性巨星,正式從暗潮對立走向公開衝突。

Harper’s Bazaar 派對的衝突現場

Cardi B 在現場衝向 Nicki 的座位區,期間被保鑣攔下,並朝 Nicki 方向投擲高跟鞋。畫面迅速在網路瘋傳。Cardi 離場時頭部有傷、裙裝破裂,Nicki 在 Queen Radio 節目中表示,實際是她的好友 Rah Ali 出手防衛。此事造成社群炸鍋,成為兩人「無法共存」的象徵。

 

「談及孩子」的爭議起因

Cardi 當時在貼文中暗示 Nicki「不尊重她的孩子」,是導火線之一。然而 Nicki 嚴正否認,表示自己從未提及任何家人。雙方的說法迥異,媒體無法證實真相,這個細節卻成為輿論分界線:Cardi 被視為「情緒化母親」,Nicki 被形塑為「陰險對手」。

 

Queen Radio 與 Rah Ali 的版本

Nicki 在 Queen Radio 節目中公開駁斥謠言,並詳細敘述現場狀況。她表示 Rah Ali 曾出手阻止衝突。這場節目雖讓她掌握敘事主導權,但也被批評「利用媒體操控輿論」。

 

「Nicki Stopped My Bag」的反諷與商品化

事件後,網路上流傳「Nicki 阻止其他人合作」的傳言。Nicki 乾脆將此變成商品——推出印有 “Nicki Stopped My Bag” 的服飾。這個反諷舉動既聰明又挑釁,讓她掌握話語權,也延續火藥味。

 

媒體與社群的回音室效應

各大娛樂媒體以「女王之戰」為題報導事件,強化對立形象。嘻哈圈的男性藝人多半選擇保持沉默,顯示女性在此產業中依然被迫承受過多的公眾壓力。

 

 

短暫的平靜與未癒的傷口(2019–2022 年)

衝突過後,Nicki Minaj 與 Cardi B 皆表態「不再糾纏」。然而這段看似冷卻的時期,並非真正的和解,而是進入了一種「公開沉默、私下角力」的狀態。這幾年間,兩人的關係逐漸轉為隱性競爭——少了直接對抗,卻多了暗示、曲折與媒體再詮釋。

 

公開「和解」貼文與其象徵意義

2018 年 10 月,Nicki 在 Twitter(現 X)發文:「我們應該專注於正面能量,讓女性饒舌繼續前進。」Cardi 隨後在 Instagram 發布限時動態回應:「同意,讓我們往前走。」這兩則貼文迅速被媒體解讀為「正式休戰」。然而多位音樂評論人指出,這更像是公關層面的「降溫手段」,而非真正的私人和解。
在社群時代,形象管理等同於品牌策略——兩人都明白持續對立將導致商業合作受限,因此選擇以「和平姿態」止血,但彼此之間的信任並未恢復。

 

冷戰期的沉默與暗示

從 2019 到 2021 年,兩人幾乎不在公開場合提及對方,但她們的動作與作品中仍殘留著微妙訊號。Nicki 在多場訪談中提到「某些人應該尊重前輩」,而 Cardi 則在推文中回應「尊重不是單向的」。雖然皆未指名道姓,粉絲與媒體仍解讀為「隔空喊話」。
這種互不相干卻彼此影響的局面,使兩人陷入長期的「冷戰式互文」:任何一句歌詞、一句訪談語氣、甚至表情符號,都可能成為輿論的引爆點。

 

粉圈延燒:Barbz vs. Bardi Gang

在兩位藝人保持沉默的同時,她們的粉絲卻持續在社群戰場上交火。Barbz 與 Bardi Gang 的對立幾乎成為網路現象學研究的範例——他們不僅爭奪銷量、MV 點擊率,甚至在評論區進行「數據戰」。這種「以粉絲為代理人」的文化延續了藝人的對立,也使衝突成為一種集體行為表演。
學者指出,這種粉絲衝突並非單純情緒宣洩,而是社群媒體演算法下的「參與經濟」結果——爭論本身就是流量來源。

 

音樂作品中的「暗喻」與「回擊」

音樂成為這場冷戰的延伸戰場。Nicki 的〈Chun-Li〉被認為暗示「被誤解的強者形象」,而 Cardi 的〈Press〉與〈Up〉則被部分媒體解讀為對「虛偽女性」的回擊。即便兩人都未明確承認,但歌詞中的態度、風格選擇與視覺敘事,皆被視為「對話」。
這也反映出現代饒舌的語境轉變——對立不再僅存於 diss track,而成為一種品牌延伸策略,讓音樂與話題緊密交纏。

 

媒體在和平敘事下的矛盾報導

儘管雙方未再正面交鋒,媒體仍持續以「誰勝誰敗」「誰接班誰」的框架製造話題。部分娛樂新聞甚至將兩人的服裝造型、專輯銷量或紅毯表現進行對比。這種報導模式看似客觀,實則延續了性別化敘事——女性饒舌之間的競爭被視為娛樂商品,而非音樂藝術的多樣共榮。

 

2019–2022 年社群互動與作品暗示整理

年份 Nicki Minaj 動態 Cardi B 動態 媒體解讀
2019 公開貼文「保持正向」 回應「Move forward」 暫時和解
2020 推出〈Yikes〉、避談競爭 發表〈WAP〉登頂榜首 女性饒舌新秩序
2021 家庭與母職重心 暗示「被誤解」 粉絲戰火再起
2022 社群隔空嘲諷再現 參與時尚節目談霸凌 媒體延伸舊案

 

資訊參考鏈結!!

家人與陣營的衝突(2023 年)

Offset 與 Cardi B 一同出席活動,展現嘻哈夫妻檔的時尚魅力
Offset 與 Cardi B 攜手現身活動,以街頭風格與自信態度詮釋嘻哈文化的現代浪漫。

當爭執延伸至家庭層面,Nicki Minaj 與 Cardi B 之間的對立從音樂話題升級為「公眾信任與形象管理」的議題。這一年,雙方伴侶的行為成為輿論焦點,令原本逐漸冷卻的戰線再度升溫。媒體不再僅以「女饒舌之爭」描述事件,而是以「名人家庭風暴」包裝,使衝突呈現更複雜的社會象徵。

 

Kenneth Petty 威脅事件

2023 年 9 月,Nicki 的丈夫 Kenneth Petty 因在網路上對 Cardi 的丈夫 Offset 發布恐嚇影片,引發軒然大波。影片中 Petty 的語氣挑釁,被視為具有「人身威脅」性質。美國加州法院隨後判處他 120 天居家監禁與社群限制令,理由是其行為違反假釋規定。
這起事件迅速佔據娛樂頭條,也讓外界開始重新討論「名人配偶的延伸責任」。公眾意識到,在社群時代,家屬的一個貼文或影片足以摧毀藝人多年經營的品牌形象。

 

Offset 的回應與 Cardi 的立場

Offset 在事件後僅以一句「I’m fine」作為回應,刻意避免擴大風波。Cardi 則透過 Instagram Story 發表「有些人只會自找麻煩」的貼文,雖未指名,但語意明顯。這種「不點名的互動」成為兩派粉絲的新燃料:Barbz 解讀為「自我受害敘事」,Bardi Gang 則認為 Cardi 在表現成熟與克制。
此階段,兩位藝人並未直接涉入,但她們的「沉默」本身即成為訊號——在名人社群語境中,無聲往往比發聲更具象徵性。

 

法院判決與社群反應

法院裁定 Kenneth Petty 居家監禁的消息公開後,主流媒體普遍以「法律公正」的角度報導,並未將焦點放在 Nicki 本人。然而社群輿論卻分化:一派粉絲認為 Nicki 是「連坐受罰」,另一派則主張「個人行為不代表藝人」。這樣的爭論反映出公眾對「藝人與私人生活」界線的模糊認知,也顯示女性藝人經常被要求對伴侶行為負起不對等責任。

 

兩大陣營的再度對峙

事件爆發後,「Barbz」與「Bardi Gang」在 X(Twitter)與 TikTok 上展開新一輪「數位攻防」。短影片與迷因(meme)成為攻擊工具,雙方將舊事件重新混剪、再製,形成一場「資訊戰」。儘管兩位當事人皆未回應,粉絲社群卻透過數位創作持續延燒話題,使爭議不僅止於新聞,更變成一種持續更新的網路敘事。

 

對女性形象的社會影響

這場延伸衝突引發學者與媒體人對性別敘事的反思。男性藝人的伴侶失言往往被視為「個人問題」,但女性藝人卻被迫承擔整體形象責任。Nicki 的案例再度凸顯出這種結構性偏見——公眾期待女性名人既要成功又要「無瑕」,任何周邊人的失誤都可能被放大為人格缺陷。
在文化層面,這起事件揭示了嘻哈產業中女性仍需在「堅強」與「可親」之間取得微妙平衡,而 Nicki 與 Cardi 的例子,正說明這種雙重標準依然根深蒂固。

 

現況與 2025 年再起風波

2025 年,Nicki Minaj 與 Cardi B 各自在不同領域持續活躍——前者憑藉專輯《Pink Friday 2》鞏固其作為資深女饒舌代表的地位,後者則透過跨界合作與高能曝光率維持流行熱度。然而,兩人幾乎同步的音樂與商業動態,再次引爆社群輿論。「誰的專輯銷量更高」「誰在抄襲誰」成為熱門討論主題,顯示這場長達數年的爭執,仍潛伏於流行文化的表層之下。

 

新專輯銷量與社群互嗆

Nicki 的《Pink Friday 2》與 Cardi 的新合作曲在 Billboard 榜單幾乎同時登場,粉絲立即展開所謂的「數據戰」。Barbz 貼出銷量統計、串流數據與音樂評論分數,宣稱 Nicki 依然是「女王」;Bardi Gang 則回以播放量、TikTok 熱度與全球排行榜截圖,強調 Cardi 在新世代的主流影響力。兩位藝人本人皆未正面回應,但她們在社群上的語氣、貼文時機、甚至表情符號,都被解讀為「暗中嘲諷」。這種無聲的互嗆,已成為現代名人溝通的一種隱語形式,也反映社群時代的公關策略:保持話題熱度,卻避免直接對峙。

 

媒體再度放大與二次輿論

娛樂媒體與演算法在這場風波中扮演關鍵角色。YouTube 推薦影片、Twitter 熱搜與娛樂新聞標題接連出現「Nicki vs. Cardi 再開戰」等字眼,形成一場「二次輿論循環」。實際上,兩人並未發表任何攻擊性言論,但媒體與粉絲共同構築的敘事機制,使得她們的任何動作都被放進「競爭框架」中。這種現象揭示了當代流行文化的病理——爭執不再是一場事件,而是一個持續被再生產的內容模型。

 

女性饒舌地位與「唯一女王」問題

這場風波讓業界重新檢討「女性饒舌只能有一個冠軍」的老問題。隨著 Megan Thee Stallion、Lizzo、Doja Cat、Ice Spice 等新生代藝人崛起,女性饒舌的格局已不再侷限於單一王座。評論者指出,媒體與觀眾習慣以「接班」或「取代」的角度看待女性成功,忽視她們各自風格的多元價值。Nicki 與 Cardi 的對立雖然帶來話題,但同時也讓產業開始反思:女性之間的競爭是否被過度消費?

 

兩人的不同產業策略

Nicki Minaj 延續「品牌化饒舌」路線,透過 Queen Radio、香水與美妝聯名維持長期商業價值,逐漸從表演者轉型為文化象徵。Cardi B 則選擇跨界發展——參與電影演出、主持節目、與時尚品牌合作,塑造出「街頭實感 × 主流魅力」的雙重形象。
兩者的策略差異反映出女性藝人在商業體系中的兩種典型:一是守護自身品牌神話的帝國型角色;一是利用多平台延伸影響力的跨域型角色。這不僅是競爭,更是對「女性成功範式」的不同詮釋。

 

未來是否可能合作?

儘管目前沒有任何合作計畫,但業界普遍認為「Nicki × Cardi」的聯手將具有歷史意義。這不只是市場炒作的噱頭,更是文化修復的象徵——若兩人能在專案、公益或大型典禮上並肩現身,將為女性饒舌的歷史寫下轉折。音樂評論人指出,雙方陣營的粉絲雖難以調和,但主流文化對「和解」的期待已成為一種集體心理。從商業角度來看,合作並非不可能,只待時機與策略成熟——或許那一刻,這場長達近十年的「女王之爭」才會真正落幕。

 

常見問題 Q&A:大眾最想知道的七個疑問

以下唯陌音樂(wemoremusic)整理出七個最常被討論的問題,並以中立、事實為主的角度回應,同時兼顧產業脈絡與文化意涵。這些問答不僅釐清事件本身,也反映了粉絲文化與媒體敘事如何形塑「Nicki vs. Cardi」的公共想像。

 

Q1:兩人最初的矛盾到底從何而起?

A:衝突起源可追溯至 2017 年的〈MotorSport〉合作。當時兩人與 Migos 合作,但對於錄製順序、歌詞修改及 MV 分開拍攝的說法出現歧異。媒體隨後將此誤會包裝成「女王交替」的戲碼,將 Nicki 的資深地位與 Cardi 的新星形象對立起來。雖然雙方初期並無公開敵意,但輿論的推波助瀾使誤會快速升級。

 

Q2:「丟鞋事件」後她們有和解嗎?

A:2018 年紐約時裝週的「丟鞋事件」是兩人衝突的高峰。事件後,Nicki 曾在社群上呼籲「保持正向能量」,Cardi 亦以「往前走」回應,媒體多以「短暫休戰」形容這一刻。然而,之後並無任何公開合作或聯合亮相。從公關角度來看,這更像是危機管理的必要動作,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和解。

 

Q3:Rah Ali 是否真的攻擊了 Cardi?

A:根據 Nicki 在《Queen Radio》節目中的說法,她的好友 Rah Ali 曾在現場出手保護,導致 Cardi 受傷。然而 Cardi 陣營並未證實此事,且現場影片並無清晰畫面可驗證。由於當時安保人員與媒體眾多,事件細節仍屬「一方說法」。此案反映出名人在公眾事件中的「資訊不對稱」問題——真相往往被媒體片段化,留下空間供粉絲各自詮釋。

 

Q4:「談及孩子」是否為導火線?

A:Cardi 在事後的 IG 貼文暗示,Nicki 曾對她的孩子發表不敬言論,因而引爆情緒;Nicki 隨即在節目上強烈否認,稱從未評論過任何家庭成員。至今未有第三方證據支持任一方說法。此爭議之所以被放大,主要因為涉及母職與女性形象議題,使整起事件超越音樂範疇,進入情感與道德層面的討論。

 

Q5:誰在這場爭執中受損最多?

A:若以商業指標衡量,兩人皆未因爭執失去市場價值——Nicki 持續維持 Billboard 排行榜紀錄,Cardi 則在主流合作與品牌代言上成績亮眼。然而,在形象層面,兩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爭議標籤:Nicki 被批評為「強勢且難以合作」,Cardi 則被描繪成「衝動與情緒化」。這反映出女性在公眾領域常被套用雙重標準:男性衝突被視為競爭,女性衝突則被視為「鬥爭」。

 

Q6:兩人的粉絲團是否受官方引導?

A:兩方粉絲團——「Barbz」與「Bardi Gang」——多屬自發形成的社群力量。雖然偶爾會因藝人貼文或按讚動作受到暗示,但並非由官方組織或管理。這種「群體自治式」粉絲文化在現代娛樂產業中極具影響力,能在短時間內推動話題、操縱演算法,甚至影響品牌決策。Nicki 與 Cardi 的衝突,也成為研究粉絲行為與社群政治的經典案例。

 

Q7:她們未來是否有可能再合作?

A:雖然目前尚無任何合作計畫,但從產業角度看,這樣的合作具高度話題性與商業潛力。若雙方能在共同立場上展現「女性團結」或「嘻哈和解」的象徵意義,將足以改寫女性饒舌的歷史敘事。多數音樂評論人認為,雖短期內機率不高,但在長線市場與文化需求下,「Nicki × Cardi」的同台仍可能發生——那將不只是合作,而是一次文化修復的儀式。

 

結論與評論:超越對立的文化意義

Nicki Minaj 與 Cardi B 的這場衝突同時暴露了娛樂產業的結構性問題。媒體為了流量而延續「女王之爭」的敘事,粉絲文化則將矛盾推向極端,使原本屬於藝術與表達的空間變成輿論戰場。然而,從文化演化的角度看,這樣的碰撞也加速了女性饒舌的多元化。如今,Megan Thee Stallion、Lizzo、Doja Cat、Ice Spice 等新一代藝人能夠並行發光,正是因為前兩位「女王」撕開了主流的天花板。

若未來某一天,Nicki 與 Cardi 能夠在同一舞台上並肩,那將不只是娛樂新聞,而是流行文化的一次自我修復——象徵女性在權力與話語之間,終於能以並存取代對立。
無論合作與否,她們的名字都已被寫進嘻哈史冊,成為時代的分水嶺:一段從爭執開始、以啟發結束的文化篇章。

 

聯絡唯陌音樂(wemoremusic)台中錄音室

地址:412台中市大里區環中東路六段280號

電話:0989 314 894

INSTAGRAM:唯陌音樂

我們期待你的到來,讓我們一起創造出動人的歌聲!

Nicki Minaj 與 Cardi B 面對面凝視,象徵女性饒舌界的對立與力量
Nicki Minaj 與 Cardi B 在藝術化構圖中對視,呈現女性饒舌文化中競爭與尊重並存的張力。

 

延伸閱讀

嘻哈與流行的交會|Pitbull、Flo Rida 與 Black Eyed Peas

嘻哈取樣文化簡史 | 從街頭到法庭

The Notorious B.I.G.:嘻哈傳奇的生涯與影響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