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do Rondo 與 King Von、Lil Durk 衝突解析

年輕饒舌歌手佩戴鍊條與嘻哈服飾,在街頭展現自信風格

2020 年至今,Quando Rondo、King Von 與 Lil Durk 之間的衝突,成為嘻哈圈最受爭議的事件之一。這起紛爭從街頭矛盾、音樂對槓,最終演變為致命槍擊案與跨州司法行動。本文唯陌音樂(wemoremusic)旨在整理可驗證資料,重構事件脈絡,並分析其對現代嘻哈文化與產業的長期影響。

主要人物與陣營簡介

  • King Von(Dayvon Bennett):芝加哥 OTF 成員,以〈Crazy Story〉系列成名。 
  • Lil Durk(Durk Banks):OTF 創辦人、芝加哥 Drill 代表人物。 
  • Quando Rondo(Tyquian Bowman):來自喬治亞州薩凡納,與 NBA YoungBoy 陣營(4KT)密切合作。 
  • Lul Tim(Timothy Leeks):Rondo 的親友,被指為 2020 槍擊案主嫌。 
  • Lul Pab(Saviay’a Robinson):Rondo 的表親與夥伴,2022 洛城伏擊案身亡。 

 

衝突的前史:陣營、地緣與社交線索

鑽石 OTF 鍊條特寫,象徵 Only The Family 嘻哈文化與街頭精神
圖中為 OTF(Only The Family)鑽石鍊條特寫,代表饒舌文化中家族凝聚與街頭忠誠的象徵性標誌。

OTF(Only The Family)為 Lil Durk 於 2011 創立的音樂團體,延續 Drill 文化血脈。King Von 在 Durk 支持下出道,二人關係如兄弟。OTF 象徵著芝加哥南區的街頭文化與忠誠。

NBA/4KT 陣營的崛起

YoungBoy Never Broke Again 來自路易斯安那 Baton Rouge,與 Quando Rondo 結盟形成 4KT 團體。兩陣營分屬不同地區勢力,卻在社群媒體頻繁交錯,為後續矛盾埋下導火線。

社群互動與街頭敘事

2020 年初,Von 於社群上針對 YoungBoy 與其女伴的留言引發爭論。隨後雙方透過 Instagram Live 與歌詞暗示互嗆。雖多數未直接點名,但粉絲社群已形成「OTF vs 4KT」的輿論戰場。

娛樂產業的潛在壓力

在高曝光與地盤文化重疊的背景下,巡演安全風險日益升高。此時的「矛盾」已非單純音樂意見分歧,而是街頭聲望與團體形象的對決。

關鍵事件時間線

日期 地點 事件描述 涉事人 官方說明 狀態
2020-11-06 亞特蘭大 Monaco Hookah Lounge 衝突升級為槍戰,King Von 中彈身亡 King Von、Quando Rondo、Lul Tim GBI 與警方確認 6 人中彈、2 死 調查結案
2020-11-07 亞特蘭大 醫院 Lul Tim 被捕並控謀殺罪 Lul Tim 警方公告 起訴中
2021-04 採訪與社群活動 Rondo 首度發聲稱自衛 Quando Rondo 多家媒體轉載 輿論分化
2022-08-19 洛杉磯 Beverly Grove 伏擊事件 Lul Pab 死亡 Quando Rondo 警方確認死者為其表親 偵查中
2023-08 ~ 2024-10 亞特蘭大法院 Lul Tim 謀殺罪撤銷 Lul Tim 地方新聞 11Alive 報導 撤銷
2025-01 起 佛州/洛城 Lil Durk 涉聯邦起訴案 Lil Durk AP 報導 共謀調查中 進行中

此時間線顯示,事件核心從 2020 命案起始,經歷兩次主要暴力事件與三段司法程序。每一階段皆有新聞、法律與輿論的重疊,使整體衝突成為跨年、跨州的長期議題。

 

音樂與言論的互槓

 

曲名 藝人 發行日期 歌詞主題 指涉對象 後續影響
End of Story Quando Rondo 2020-11-20 聲稱自衛,回應社會誤解 影射 King Von 事件 引爆輿論爭議
Backdoor Lil Durk 2020-12-21 悼念 Von、暗指背叛者 間接對 Rondo 陣營 強化 OTF 忠誠象徵
AHHH HA Lil Durk 2022-02-22 挑戰對手、不點名 NBA YoungBoy 陣營 開啟 2022 互槓
I Hate YoungBoy YoungBoy Never Broke Again 2022-02-22 直接點名 Durk 與 OTF OTF 全體 形成 音樂戰線

###〈End of Story〉:自衛敘事與爭議
Rondo 在 King Von 死後兩週釋出 〈End of Story〉,聲稱「我只是保命」。歌名被視為對 Von 成名作 〈Crazy Story〉 的對照,引發網友憤怒。雖 Rondo 否認挑釁,但曲名象徵意義已難撇清。

###〈Backdoor〉與 OTF 的悼念語言
Durk 於 同年 12 月發布 〈Backdoor〉,MV 中穿戴 Von 的 O’Block 項鍊,明確表達悼念。此舉鞏固 OTF 內部團結,也在聽眾間形成「正義報復」的象徵。

YoungBoy vs Durk 的延伸戰線

2022 年 2 月兩首歌同日發布,彼此明確互嗆。這場「音樂戰」使原本的 Von 事件升級為 NBA vs OTF 的全面文化對抗。

舞台事件與社群挑釁

多場 Rondo 演出被迫取消。警方與主辦方表示出於安全考量,顯示事件不僅止於音樂,而對巡演市場造成實際衝擊。

 

法律進度與司法觀點

根據喬治亞州調查局(GBI)與亞特蘭大警方的官方報告,King Von 並非死於警方槍擊,而是在 2020 年 11 月 6 日 Monaco Hookah Lounge 外的混戰中,遭到 Quando Rondo 的隨行成員 Timothy “Lul Tim” Leeks 開槍射中後身亡。此一細節推翻了初期多家媒體「警方誤殺」的誤報,使案件性質明確轉為「藝人間的私人衝突」;警方後續聲明指出,當時現場共有 6 名中槍者與 2 名死亡者(King Von 與 Mark Blakely),並明確區分警方介入時機與槍擊責任歸屬。這份報告成為往後訴訟與媒體引用的主要依據,也確立事件的法律走向。

Lul Tim 撤銷案件與「Stand-Your-Ground」法理

2023 年 8 月,Fulton County 地方法院依據 Georgia 州的「Stand Your Ground」防衛法 撤銷 Lul Tim 的謀殺指控。該法允許個人在遭受威脅時無須退讓即可行使自衛權。司法文件指出,根據監視器與現場證人證詞,當晚的肢體衝突首先由 King Von 一方發起,Rondo 隊伍因被圍攻而開槍自衛。此判決雖引發社會兩極反應——支持者視為合法自保,反對者則認為司法偏袒名人——但法律上已構成正式撤銷。該案成為美國司法體系中「街頭暴力與個人防衛」交錯的經典案例之一,並被多家法學院納入刑事討論教材。

洛杉磯伏擊案與 2025 聯邦起訴

2022 年 8 月,Quando Rondo 在洛杉磯 Beverly Grove 附近加油站遭伏擊,同行的表親 Saviay’a “Lul Pab” Robinson 當場中彈身亡。洛杉磯警方初步調查指出,攻擊者疑似與 OTF 陣營 有關,但未公布具名名單;2025 年初,美聯社(AP)與多家主流媒體報導,美國聯邦司法部對數名與 OTF 關聯者提出起訴,指控其涉入 2022 年的共謀謀殺案。Lil Durk 在佛羅里達州被捕並列為共謀嫌疑人之一,案件目前仍處於審理階段,尚未定罪。此案代表事件的衝突已超越個人層面,進入跨州聯邦管轄範疇。

制度與產業啟示

此系列案件使美國音樂產業開始檢視藝人安全與法律責任之間的關係。2024 年後,多數演出公司與保險業者要求藝人提交「巡演風險評估報告」,內容包括保全配置、武器管制條款與現場通報流程。此舉旨在降低法律糾紛與公共事件風險。此外,數家大型唱片公司(如 Interscope、Atlantic)亦新增「安全行為條款」,要求旗下藝人簽署《藝人安全與行為準則》,以強化品牌形象與公共責任感。

 

媒體與社群的再敘事

事件發生初期,部分地方媒體因資訊錯誤而報導「三名死者」,直到 GBI 正式發表報告後才更正為「兩人死亡」。這一過程暴露出即時新聞競賽的脆弱性,也反映社群平台在未經核實情況下的輿論放大效應。此誤報後續被多家媒體分析為「即時新聞信任危機」的代表案例,凸顯核實機制的重要性。

監視器影像與「再剪輯現象」

案發監視器影像在 YouTube、Twitter 等平台被大量剪輯、重製,許多影片以煽動性標題如「警方槍殺 King Von」吸引點閱,但實際上警方在槍戰後期才介入。這種「再剪輯現象」造成觀眾誤解,並加深陣營對立。學者指出,這反映了「演算法偏誤」在社會事件中的作用——平台優先推薦高互動率內容,導致偏頗敘事佔據主流。

主流媒體與嘻哈媒體的框架落差

主流新聞媒體傾向以「犯罪與暴力」為焦點,描述事件為街頭悲劇;而嘻哈媒體則從文化與身份認同角度切入,關注音樂與族群脈絡。
例如《Rolling Stone》聚焦「藝人暴力化趨勢」,而《XXL Magazine》則以「嘻哈社群的內部對話」為題分析其文化象徵。兩種框架讓同一事件同時被閱讀為「社會問題」與「文化反思」。

社群輿論與演算法擴散

在社群平台上,#LongLiveVon、#FreeLulTim、#OTF4L 等標籤成為輿論熱點。演算法在推送過程中偏好爭議性貼文,導致支持與反對陣營的內容互相強化。這種**「回音室效應(Echo Chamber)」**使事件從刑事案件延伸為文化分裂現象。截至 2024 年底,TikTok 與 YouTube 上關於該事件的影片累積超過 8 億次觀看,顯示社群再敘事已遠超法律範疇,成為現代媒體研究的典型案例。

資料參考鏈結

安全、生態與商業影響

King Von 之死與後續的洛城伏擊,使美國南部多地巡演市場重新評估安全政策。包括亞特蘭大、邁阿密、休士頓等城市的主要場館皆提升保全預算、增設金屬探測與現場警力配置。
Quando Rondo 2021–2022 年的巡演多次取消,部分因場地方拒絕承擔風險。根據《Billboard》2023 年報告,約有 12% 的嘻哈巡演在合約階段新增「安全條件」 條款,顯示市場對藝人衝突事件的高敏感度。

藝人形象與品牌修復策略

事件後,Lil Durk 在訪談中強調「希望 Von 被記住的是音樂,而非悲劇」。他轉向推動青少年教育與社區公益活動,並在 2023 年成立「Neighborhood Heroes Foundation」,旨在改善芝加哥青年教育環境;相對地,Quando Rondo 選擇低調行事,逐步淡化爭議標籤。他在訪談中表示:「我只想繼續音樂,不再提舊事。」2024 年後的作品主題明顯轉向成長與信仰,顯示形象修復的自覺策略。

串流平台與內容政策的調整

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 等串流平台未下架涉事歌曲,但演算法策略有所調整。爭議作品的曝光率明顯下降,部分播放清單移除相關曲目。業界人士指出,這是「道德演算法治理」的雛形——平台不採取審查,而是以可見度管理方式達成風險控制。這種灰階政策,平衡了言論自由與公共安全的需求。

地方政府與制度反應

亞特蘭大警局與洛杉磯警方自 2023 年起,針對高風險藝人活動建立「演出風險資料庫(Artist Risk Index)」,記錄藝人背景、安保等級與場地紀錄。該制度目的在於預防潛在暴力事件,同時保護藝人與觀眾安全。此舉標誌著地方政府首次將「藝人風險管理」納入公共政策層面,成為文化產業治理的創新嘗試。

 

倫理與文化辯論

「自衛」成為 Lul Tim 撤銷的法律依據,但在文化層面仍被視為「報復」。街頭倫理與司法制度的落差,揭露嘻哈文化的雙重道德。

歌詞與現實:作品是否構成供詞?

近年檢方多以歌詞作為證據,但學界批評這侵犯藝術表達自由。Rondo 與 Durk 的案例成為討論樣本。

粉絲悼念與社群撕裂

部分粉絲以悼念 Von 為名攻擊 Rondo ,形成「正義型騷擾」。這現象揭露了數位悲傷的政治化。

創作者責任與和平倡議

2024 後,嘻哈界多位前輩(如 Killer Mike、T.I.)公開呼籲和平。事件促使新世代反思「真實」與「生命」何者更重要。

 

常見問題 Q&A 專區

在此事件延燒數年、跨越多州司法與音樂產業的脈絡中,外界對於當事人關係、案件發展與文化意涵產生了諸多疑問。以下彙整五個最具代表性的問題,期望協助讀者更全面地理解這場衝突的現實面與其深遠影響。

 

Q1:Quando Rondo 與 King Von 的衝突起因是什麼?

A:
這場衝突並非單一事件所引發,而是建立在 OTF(Only The Family)4KT(Never Broke Again / NBA 陣營) 之間長期的社交與地緣對立。雙方的矛盾早在 2020 年前就已透過社群媒體互動、粉絲攻防與歌詞暗示逐步升溫。King Von 曾在直播與訪談中提及對 NBA YoungBoy 的不滿,而 Quando Rondo 與 YoungBoy 的關係密切,使事件更具派系色彩。
當時網路輿論與粉絲文化的推波助瀾,也讓線上的語言對抗最終延伸為現實中的暴力衝突。
因此,Von 之死不僅是一場意外,更是嘻哈社群中「街頭真實」與「網路表演」交錯的悲劇結果。

參考資料鏈結

Q2:Lul Tim 目前的案件結果為何?

A:
Lul Tim(本名 Timothy Leeks)於 2020 年 11 月因槍擊 King Von 被控謀殺罪。但在 2023 年 8 月,Fulton County 地方法院依據 Georgia 州「Stand Your Ground」自衛法理撤銷起訴。法院認定現場情況屬於遭受直接人身威脅下的反應,屬合理防衛。然而,即使法律上獲判無罪,Lul Tim 仍面臨社會輿論與網路攻擊。部分嘻哈媒體與評論人指出,他的案例揭露了美國司法體系中「自衛權與街頭暴力」界線的模糊性,也讓業界重新檢討藝人安全、保全介入與場地責任問題。

目前 Lul Tim 已恢復行動自由,但仍因安全顧慮極少公開露面

 

Q3:Lil Durk 是否涉入 2022 年洛城伏擊案?

A:
2022 年 8 月發生的 Beverly Grove 槍擊案,導致 Quando Rondo 的表親 Lul Pab(Saviay’a Robinson) 喪生。根據洛杉磯警方與 2025 年初美聯社報導,美國聯邦司法部(DOJ)已針對數名與 OTF 陣營相關人士 提出起訴,罪名包含「共謀謀殺」與「跨州暴力行為」。
Lil Durk 在佛州被捕並列為嫌疑人之一,但案件仍處於審理階段,尚無定罪或正式裁決,律師團隊表示,指控主要來自通訊紀錄與間接證據,尚無直接證明其參與攻擊行動;此案牽動整個 OTF 陣營與聯邦執法機構的關係,被視為美國嘻哈圈近年最受關注的司法案件之一。

 

Q4:King Von 之死對嘻哈產業造成了什麼影響?

A:
King Von 的死亡震撼整個美國嘻哈產業,促使業界全面檢討 巡演安全與保險制度
自 2021 年起,多數場館與演出公司提高藝人保全預算,要求合作方提供「風險評估報告」與「安全行為聲明」。保險業者則針對高風險藝人設定額外條款,確保責任界定清楚。
此外,Von 的離世也推動音樂圈內部的心理健康與教育倡議。Lil Durk 與多位芝加哥藝人共同創立慈善基金,協助年輕音樂人遠離街頭暴力。因此,此事件雖是悲劇,卻間接促進了產業的自我修復與社會責任的深化。

 

Q5:這場事件如何改變嘻哈文化的公眾敘事?

A:
過去的嘻哈文化往往以「真實與街頭經驗」為榮,但 King Von 的死亡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真實(Real)是否必然與暴力相連?

自 2022 年以來,主流媒體與藝人紛紛推動「Peace Over Clout(和平高於聲量)」理念,
強調音樂應成為傳達經驗與希望的工具,而非延續報復與對立。在文化層面,這場事件被視為「嘻哈成熟期」的分水嶺,標誌著從「浪漫化的街頭」轉向「反思性的自救」——
一個以生命價值、社區教育與情感真誠為核心的新時代正在形成。

 

結論

這場從街頭糾葛延伸至跨州司法的衝突,讓「街頭真實(Street Realness)」這一嘻哈核心價值遭遇前所未有的檢視。King Von 的離世不僅代表一個世代的悲劇,也迫使整個產業開始思考:真實與暴力之間的界線究竟何在?
當「真實」成為被商業化、被媒體放大的敘事工具,藝術表達的自由與社會責任便不再能分割。

 

聯絡唯陌音樂(wemoremusic)台中錄音室

地址:412台中市大里區環中東路六段280號

電話:0989 314 894

INSTAGRAM:唯陌音樂

我們期待你的到來,讓我們一起創造出動人的歌聲!

年輕饒舌歌手佩戴鍊條與嘻哈服飾,在街頭展現自信風格

 

延伸閱讀

JAY-Z 與 NAS 嘻哈大戰全紀錄

嘻哈與流行的交會|Pitbull、Flo Rida 與 Black Eyed Peas

Hip-Hop Rage 全攻略|從 Carti 到 Opium 的風格解析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