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導覽
Toggle引言
自 2019 年推出首張合輯以來,Cactus Jack 廠牌的 JackBoys 計畫便成為 Travis Scott 音樂版圖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四年後的 2025 年夏季,《JackBoys 2》帶著更完整的陣容、更龐大的音牆、更精密的製作工藝回歸。這不僅是一張由 Travis 領軍的合輯,更像是一場聲音帝國的展演與聲量測試:Cactus Jack 能否不只靠 Travis 一人支撐,而成為一個真正有系統、有風格的廠牌?
《JackBoys 2》延續前作的「多人聯合演出」模式,囊括了 Don Toliver、SoFaygo、Sheck Wes 等廠牌主力,也網羅 Playboi Carti、Future、21 Savage、GloRilla、Tyla 等橫跨風格的新世代明星,展現出 Travis 對「聲音共同體」的編排能力。從激進的 trap 結構、實驗性的音牆處理、到混入 dancehall 與 Afrobeat 的節奏試探,這張專輯不只是續篇,更像是一次 全盤更新的聲音選舉。
在社群輿論極化、媒體評論分歧的氛圍中,《JackBoys 2》引發的討論不只關於音樂品質本身,更關乎於「主導者 Travis Scott 是在主場演出?還是試圖分權重塑未來聲音霸權?」
本篇文章唯陌音樂(wemoremusic)創作者介紹篇將從全專輯 17 首歌曲逐首解析,深入製作人與採樣設計、評估每位成員與嘉賓的角色價值,最後探討這張作品對 Travis 本人與整個 Cactus Jack 廠牌發展所代表的產業意義。
專輯資訊總覽:從製作到發行的基本盤
《JackBoys 2》於 2025 年 7 月 13 日正式發行,由 Travis Scott 領軍,透過自創廠牌 Cactus Jack Records 聯合 Epic Records 發行,並邀請休士頓嘻哈傳奇 Bun B 擔任專輯開場的「廣播口白」,為整體作品定調。
曲目與風格概覽
全輯共收錄 17 首正規曲目,涵蓋:
Trap 、實驗性聲音結構(如音牆編排、失真音色)、Dancehall 、Afro-piano 節奏等多元風格。
輪番登場的主角不只 Travis,包括:
Don Toliver 擔綱旋律主線、
SoFaygo 帶出 Z 世代的聲音回歸、
Sheck Wes 回歸街頭式吶喊,
更加入 Wallie the Sensei、Chase B 等次要角色,構築完整廠牌能量場。
製作團隊陣容(部分)
製作人群星雲集,包括:
Cardo
Johnny Juliano
Vegyn
T‑Minus
Tay Keith
Oz
Sean Momberger
Bugz Ronin
音牆處理與聲音設計達到極高密度,與前作《UTOPIA》形成技術延續。
封面與視覺風格
封面延續 Travis 一貫的「超現實視覺敘事」,畫面中蘊藏多重符號,與前作《JackBoys》呼應。
至截稿前,官方尚未宣布巡演,但粉絲普遍預測將以本專輯為核心進行 Cactus Jack World Tour。
作為一張由巨星主腦主導、但試圖淡化個人英雄主義的合輯,《JackBoys 2》再次模糊了「明星專輯」與「廠牌聯合作品」的界線。這也讓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的重點——每首歌曲如何分配 spotlight、誰真正站穩陣中核心——更具觀察價值。
JackBoys 2全曲目逐首解析
【JB2 RADIO】
主持人:Bun B
時長:1:19
專輯開場由 UGK 傳奇成員 Bun B 擔任廣播口白,延續《JackBoys 1》的形式主軸。此段錄音使用 FM 廣播語感與城市街頭音效交織,點出本輯主題:「這是一場 Jackboys 發聲的聯合演習」。
雖無實際演唱,但為整體專輯設定了「地區認同」與「聲音宣告」的儀式性基調。此舉不僅喚回了 Houston 音樂文化,也象徵 Travis Scott 對於南方嘻哈血統的認同與傳承。
【Champain & Vacay】
演出:Travis Scott、Don Toliver
客串:Waka Flocka Flame(Ad-lib + 副段)
製作人:Bbykobe、Mcevoy、Kesh
時長:3:04
本曲為正式開場主打,由 Travis 與 Don Toliver 聯手打造,節奏明快、hook 易於傳唱。Don Toliver 的旋律鋪陳與 Travis 的 Auto-Tune flow 形成鮮明對比。
最受矚目的歌詞段落是 Travis 的一句:
“Made a hundred off pushin’ T’s / Ain’t no shade, just the climate I’m in.”
此句被解讀為對 Pusha T 的微妙 diss,延續 UTOPIA 時期未正面交鋒的緊張關係。此舉在 Reddit、HipHopDX 上掀起討論,GQ 更以專題剖析這句是否屬「溫和開火」。
Waka Flocka Flame 的客串以口號式喊唱為主,增加場面感,卻也引來部分評論指稱其角色略顯「擺設」。
綜合評價:旋律耐聽、結構緊湊,但仍有評論指出 Travis 這次未全力出擊,反而是 Don Toliver 撐起了主體聲音。
【2000 Excursion】
演出:Travis Scott、Sheck Wes、Don Toliver
製作人:Cardo、Vegyn、Johnny Juliano
時長:3:42
採樣:Kanye West〈Power〉(間接取樣 Cold Grits〈It’s Your Thing〉)
作為專輯首支釋出的正式單曲(於 7/8 上線),此曲是整張專輯最具聲音識別度的作品之一。由 Cardo、Johnny Juliano 與 Vegyn 操刀,融合 boom-bap 節拍、合成器噪訊與復古採樣。
開頭以 Cold Grits 的 1969 年經典〈It’s Your Thing〉為基底,進而連接至 Kanye 的〈Power〉,形成多層次聲音隱喻。Travis Scott 在副歌中搭配 Sheck Wes 的激進 verse,形成一種 理性統御與瘋狂釋放並存的聲音二元性。
Don Toliver 則以和聲與延伸段補強副歌,使整體編排層次分明。
此曲在 Billboard 取得強勢進榜,也被外媒評為專輯 Top 3 之一。評論普遍認為此曲最能體現「JackBoys 團隊」的力量與技術含量。
【Kick Out】
演出:Travis Scott、21 Savage
製作人:T‑Minus、Oz、Sean Momberger
時長:2:54
爭議:未經授權取樣 Pixel Grip〈Pursuit〉?
本曲採典型低頻主導的 trap 節奏,由 T‑Minus 領銜製作。Travis 採用類似〈Mafia〉與〈No Bystanders〉時期的 flow,21 Savage 以慵懶而冰冷的喊話與低語入場。
然而最引起話題的不是編曲或歌詞,而是來自芝加哥電子樂團 Pixel Grip 的抗議聲明。他們指控 Travis 團隊未經授權便取用了其作品〈Pursuit〉的片段,並公開表示嘗試聯絡製作方遭到忽視。
此事件在 Reddit 與 X(原 Twitter)引發討論,有聽眾指出兩者旋律走向與音色極為接近。目前 Travis 官方尚未回應,但事件可能延燒為法律糾紛。
音樂方面,本曲結構完整但創意略嫌保守。21 Savage 雖穩定輸出,但不少評論認為 Travis 與他之間缺乏火花。
【Dumbo】
演出:Travis Scott(Solo)
製作人:Wheezy、Mike Dean、Sir Dylan
時長:3:58
作為 Travis 本張專輯中的核心獨唱之一,《Dumbo》展現出他從《Astroworld》到《Utopia》時期所發展出的極簡聲牆美學。由 Wheezy 主導編曲、Mike Dean 強化低頻結構與合成器氛圍,Travis 在此曲中以慢速、反覆的 flow 傳遞出一種「鎮靜卻深層不安」的內在語感。
此曲早在 Coachella 與 Rolling Loud 等大型演出上被預先曝光,當時即因其濃重的音場壓迫感與抽象歌詞獲得高度期待。不少歌迷指出這首與《Utopia》中〈Til Further Notice〉形成了內在對話,主題皆圍繞創作者的疏離、自省與光環之重。
綜合評論
《Dumbo》是 Travis 本專輯中最具個人痕跡的作品之一,亦被多家樂評(如 Clash、NeedleDrop)點名為「整張專輯情感最具深度的一曲」。
【MM3】
演出:SoFaygo(Solo)
製作人:JetsonMade、Tay Keith
時長:2:39
SoFaygo 作為 Cactus Jack 廠牌的新世代代表,在《MM3》中獨挑大樑。歌曲由 JetsonMade 與 Tay Keith 聯手製作,打造出一首融合 rage trap 與 hyperpop 音色的強節奏作品。
歌名「MM3」尚未有明確解釋,普遍解讀為 “Millennium Mode 3” 或 “Metro Minutes 3” 的簡寫風格命名。SoFaygo 在此展現其高頻 Auto-Tune、碎拍 flow 與短句堆疊能力,是張力十足、符合 TikTok 世代聆聽習慣的作品。
評論反應
年輕聽眾反應熱烈,Reddit 上粉絲認為這首應收進 SoFaygo 個人專輯;但也有批評指出結構過於「快閃」,難以留下深刻記憶。
【Velour】
演出:Don Toliver、Sheck Wes
製作人:Cubeatz、Boi-1da、206Derek
時長:3:21
《Velour》是張專輯中音色最「柔順」的一首歌,與主題同名的 “velour”(絲絨)質感呼應,Don Toliver 的鈴音式 vocal 與 Sheck Wes 的低吼形成強烈對比。
製作陣容包含 Cubeatz 與 Boi-1da,節奏以細碎合成器與 R&B 向鋼琴為主軸。Don Toliver 描繪出奢華與慾望交織的場景,而 Sheck Wes 則以粗礪節奏打斷旋律,帶入真實感與街頭氛圍。
綜合評論
雖然兩位主角風格南轅北轍,但本曲巧妙融合兩者語言與頻率,被視為是專輯中完成度最高的跨風格曲之一。
【Contest】
演出:Travis Scott、SoFaygo
製作人:Cubeatz、Tay Keith、Bugz Ronin
時長:3:06
《Contest》是一首典型的競爭隱喻型 trap 歌曲。Travis 與 SoFaygo 於副歌與 verse 中交錯,描寫音樂圈的勝負博弈與風格鬥爭。整體聽感偏向硬派冷色系,並透過 Tay Keith 擅長的滾動鼓組與 Cubeatz 的環境音合成,營造出一種賽場式的張力感。
歌詞中 Travis 有一段:
“I gave the keys, you copy the lock / You flexin’ the chain, but dropped the rock”
被解讀為對模仿者與流派追隨者的諷刺。SoFaygo 則以年輕一輩角度強調新世代的野心與排除權威的姿態。
評論觀點
雖然非專輯主打,但歌詞暗喻與技術結構受到行內製作人群體好評。尤其 Travis 與 SoFaygo 的代間對話,為本曲增添另一層意義。
【ILMB】
演出:Travis Scott、Sheck Wes
製作人:Boi-1da、Kanye West(未正式掛名)、WondaGurl
時長:3:11
《ILMB》(傳為 “I Love My Bros” 簡寫)是 Travis 與 Sheck Wes 的兄弟情深對唱,Beat 由 Boi-1da 與 WondaGurl 操刀,節奏明快卻不過度華麗。網友推測此曲部分節奏與音色取樣自 Kanye West 的舊作草稿,雖未正式列名,但 Kanye 長期與 Cactus Jack 淵源深厚,推測合理。
Travis 在副歌重複「I love my bros, I trust my bros」,展現團隊文化的核心價值。Sheck Wes 則以強硬語氣表達忠誠與防備,兩人聲線交錯,營造出一種「聲音上的義氣與懷疑並存」。
評論觀點
這首歌雖旋律單純,但在氛圍處理上極具質感,是整張專輯「情感真誠」成分最明顯的一首。
【Where Was You】
演出:Playboi Carti、Future、Travis Scott
製作人:Metro Boomin、Southside、Zaytoven
時長:4:03
這是全輯陣容最豪華的合作之一,集結了 Playboi Carti、Future 及 Travis 三位聲音風格極端不同的藝人。由 Metro Boomin 領軍製作,Southside 提供低音核心,Zaytoven 則在後段加入經典鋼琴 loop。
本曲最大特色是:前段 Future 與 Carti 領場,Travis 僅在後段進場提供轉場 hook,這種設計打破粉絲對 Travis 為中心的期待,也引發正反討論。
副歌
“Where was you when the ride got cold / Where was you when the city lost hope”
帶出在成功之前的孤獨與背叛主題,是 trap 音樂常見的敘事母題。
評論總結
聲線安排雖具新意,但也有樂評批評「Carti 聲音過淡」、「Future 缺乏力度」。整體被認為概念強但執行略失焦。
【No Comments】
演出:Don Toliver(Solo)
製作人:Mike Dean、Boi-1da、206Derek
時長:3:20
作為 Don Toliver 的個人 spotlight 曲,《No Comments》延續他招牌式的絕美聲線與迷幻情感。全曲主題圍繞「逃避責任與感情崩壞」,他在歌中反覆低吟 “No comments / No promise / Just silence”,傳遞出一種渴望抽離關係、卻又無力自拔的矛盾心理。
製作人 Mike Dean 為其提供空靈合成器層疊,Boi-1da 將節奏拉慢,使整首歌更貼近 R&B 走向,與整張專輯的強烈節奏形成情緒落差。
評論視角
極受 Don Toliver 粉絲好評,被視為最具 replay 價值的獨唱曲之一;但也有評論認為「過於平淡,缺乏轉折」。
【Beep Beep】
演出:Travis Scott(Solo)
製作人:Tay Keith、Cubeatz
時長:2:42
《Beep Beep》是一首節奏快速、flow 密集的街頭敘事歌曲。由 Tay Keith 打造的 Trap beat 結構簡明強烈,Cubeatz 負責環境聲設計,加入交通聲響與滴答感合成器,呼應歌曲名稱。
歌詞描述 Travis 在成功之路上的碰撞與自保意識,例如:
“They beepin’ loud, I’m cruisin’ past / Same ones crashin’, I told ‘em fast”
呼應車流意象,也暗示音樂產業中的競爭與速度焦慮。
評論觀點
雖非情緒深刻之作,但作為一首過渡型、節奏緊湊的 track 表現穩定,亦展示 Travis 把控簡約 beat 的能力。
【PBT】
演出:Tyla、Vybz Kartel、Travis Scott
製作人:Burna Boy、P2J、Juls
時長:3:47
風格:Afrobeats + Dancehall
《PBT》是專輯中風格最具跨文化實驗精神的一首,由南非流行新星 Tyla、牙買加舞廳傳奇 Vybz Kartel 與 Travis 共同演出。歌曲以 P2J 與 Juls 的 Afrobeats 節奏為基礎,融合 dancehall 合成器與 Afro-pop 主旋律。
Tyla 的段落清亮奔放,帶有明顯 “Water” 時期的 vocal 特色,Vybz Kartel 以典型牙買加 patois 唱段做為橋接,Travis 則處於後段,以較低調聲線收尾。歌曲名 “PBT” 被粉絲解釋為 “Palm Beach Ting” 或 “Pretty Bad Ting”,無官方說明。
評論意見
- Tyla 表現獲廣泛好評,被譽為「整曲靈魂」;
- 然而 Travis 的唱段則被批評「聲線與 beat 不合」、「介入感不夠強」。
- Clash 評為「跨風格合作中的亮點之一,但整體失衡」。
【Shyne】
演出:GloRilla、Travis Scott
製作人:A.J. Williams、Turbo、Dahi
時長:2:55
採樣:Barrington Levy〈Shine Eye Gal〉(背景插句)
《Shyne》由孟菲斯女 rapper GloRilla 掛頭牌,Travis 客串參演。歌曲名稱明顯致敬牙買加經典〈Shine Eye Gal〉,並以該曲中的「Shyne」一詞作為 hook 靈感來源,背景甚至穿插 Barrington Levy 的標誌性插句。
GloRilla 在歌中以其粗獷嗓音與直接 punchline 引導全曲,歌詞圍繞女性力量與街頭韌性;Travis 則用「淺唱+混響堆疊」方式襯托主角。
評論回饋
有人認為「Travis 成功讓出主舞台,成就 GloRilla 的能量表現」;也有人批評「節奏感雜亂、風格不一致」,甚至覺得 Barrington Levy 的插句是硬塞進來的。
【Outside】
演出:YoungBoy Never Broke Again(NBA)、Travis Scott
製作人:Wheezy、Southside
時長:3:19
《Outside》是一首節奏密集、flow 連續的街頭敘事作,由 NBA YoungBoy 主導。歌詞內容聚焦「在壓力下活著」、「你在裡面還是外面」,暗示忠誠與出賣、同儕與敵人的模糊界線。
Travis 的段落相對短小,作為副歌與 hook 負責人,其低音處理呼應 YoungBoy 的高壓聲線。整體編曲緊張感十足,鼓組與 bass 被刻意推強,形成壓迫氛圍。
評論綜合
- 喜愛者稱這是專輯最具「真實感」的作品之一;
- 批評者則認為 Travis 角色邊緣,並未帶來太多價值。
【Can’t Stop】
演出:Don Toliver、Wallie the Sensei
製作人:Bnyx、Bugz Ronin、Cubeatz
時長:3:01
《Can’t Stop》為 Don Toliver 與 Cactus Jack 次要藝人 Wallie the Sensei 的合作曲。Bnyx 與 Bugz Ronin 負責節奏設計,Cubeatz 則提供細碎環境聲與暗旋律點綴。
主題圍繞「持續創作的動力來源」與「自我懷疑對抗」,Don Toliver 的旋律部分如同漂浮在上空,Wallie 則以 street rap 形式補足地氣。副歌清晰而反覆,是少數旋律取向較強的曲目之一。
評論反應
被認為是專輯中「低調但耐聽」的曲目;Wallie 雖無爆發力,但穩健,對整體節奏補強有加分。
【Florida Flow】
演出:Travis Scott、Kodak Black
製作人:Southside、Tay Keith、Charlie Handsome
時長:3:27
壓軸曲《Florida Flow》由 Travis 與來自佛州的 Kodak Black 聯手演出,名稱呼應 Kodak 故鄉,整體風格也頗具 Southern bounce 氣息。
Travis 採用了明顯的高音 Auto-Tune 呻吟 flow,與 Kodak 的說唱型態形成對比;Hook 簡單重複 “I got that Florida flow, fast like the water go”,節奏感極強,帶有明確巡演現場用途設計。
評論觀點
- 被視為「商業取向明確、易於現場帶動的 ending track」;
- 然而部分老粉認為 Travis 在此曲過於迎合 mainstream,失去原創野心。
製作人與採樣解析:聲音帝國的建築師們
在《JackBoys 2》這張橫跨多國藝人與風格的合輯中,製作人群扮演了關鍵的結構性角色。這不僅是一場饒舌表演的集結,更是一次聲音設計師的實力賽。從熟悉的 trap 節奏到融合 Afrobeat、dancehall 的跨界嘗試,本專輯集結了超過 15 位知名製作人,並在多首歌曲中使用複雜取樣與分層混音技術。
核心製作人陣容
以下是《JackBoys 2》中貢獻度最高的主要製作人與其代表作
製作人 | 代表曲目 | 聲音特色與貢獻 |
Cardo | 《2000 Excursion》 | 重鼓機律動、老派取樣處理結合當代合成器,打造節奏核心。 |
Johnny Juliano | 《2000 Excursion》 | 製作聲場空間與復古節拍延展,為副歌提供寬闊感。 |
Vegyn | 《2000 Excursion》、內場混音支援 | 延續《Utopia》的實驗性聲音堆疊,強調紋理與噪訊。 |
Tay Keith | 《Contest》、《Beep Beep》、《Florida Flow》 | 以滾動鼓組與快速陷阱節奏聞名,是整張專輯能量的驅動力之一。 |
Boi-1da | 《ILMB》、《No Comments》 | 旋律性與 punchy trap beat 兼備,擅長建立穩定節奏基礎。 |
Wheezy | 《Dumbo》、《Outside》 | 濃厚氛圍感的低頻設計,與 Travis 長期合作默契延續。 |
Cubeatz | 多曲目音色與 loop 設計 | 提供大量合成器背景與氛圍 loop,作為編曲中的「隱形線條」。 |
P2J / Juls | 《PBT》 | 帶入高品質 Afrobeat 節奏處理,是本專輯中最成功的跨文化聲音設計。 |
Bugz Ronin | 《Contest》、《Can’t Stop》 | 負責 emo trap 氛圍搭建,處理層次明確,轉場流暢。 |
採樣設計與引用整理
《JackBoys 2》在製作上並非完全依賴原創音色,部分作品中運用了精選樣本與隱性聲音參照,延續 Travis Scott 擅長的「過耳不忘型」記憶點配置:
曲目 | 採樣來源 | 備註說明 |
2000 Excursion | Kanye West《Power》(間接取樣自 Cold Grits〈It’s Your Thing〉) | 層疊處理使得原聲被打碎後重構,與 Cardo 節奏完美結合。 |
Shyne | Barrington Levy〈Shine Eye Gal〉(片段人聲) | 以人聲方式穿插於背景,非明確 loop,接近點綴用法。 |
Kick Out | (爭議)Pixel Grip《Pursuit》(未授權取樣爭議) | 取樣疑似未經同意,迴響於 Reddit 與 IG 討論串中。 |
Velour | 無明確採樣,但音色設計風格呼應 90s R&B 合成器氛圍 | 以復古為靈感,非技術性取樣。 |
大部分其他曲目則採用全新合成器音源與聲音設計,顯示出團隊為跳脫 sample-based 框架而投注心力開發原創聲音結構。
與《UTOPIA》的製作技術延續關係
雖然《JackBoys 2》屬合輯性質,但在聲音處理與製作邏輯上,延續了《UTOPIA》的三大製作特色:
音牆式堆疊(Wall of Sound):多首曲目如《Dumbo》、《No Comments》、《2000 Excursion》中,使用多軌疊加法強化空間感。
低頻驅動結構(Bass First Composition):鼓與低頻常為主導線索,旋律反而是依附在低頻上的飄浮層。
細節取向混音(Micro-layer Mixing):由 Mike Dean、Vegyn 等人參與,將混音從「功能導向」轉向「聽感雕刻」。
這些聲音技術的應用讓本作在「聲音統一性」上雖不如個人專輯緊密,但在合輯中已屬水準之上。
Cactus Jack 廠牌主力成員特寫:聲音軍團的角色分工
相較於《JackBoys 1》仍是 Travis Scott 個人色彩濃厚的計畫,《JackBoys 2》展現出更成熟的廠牌運作邏輯。Travis 雖仍是靈魂人物,但本作真正的重心,是讓旗下成員各自發聲,擴大聲音版圖與市場屬性。
以下是五位主力/核心成員的個別表現分析:
Don Toliver:旋律核心,靈魂擔當
在《JackBoys 2》中,Don Toliver 無疑是 Travis 以外最穩定、最具影響力的聲音。他參與了多首主打(如〈Champain & Vacay〉、〈Velour〉、〈No Comments〉、〈Can’t Stop〉),涵蓋 solo、合唱與副歌設計等多種形式。
- 特色聲線與旋律編排使他成為整張專輯中旋律感最強的支柱;
- 在〈No Comments〉中展現了近乎「情歌主唱」的細膩面貌;
- 在〈Velour〉中則與 Sheck Wes 形成動態對比,維持節奏的柔中帶剛。
💡 **定位評估:**Don Toliver 已不再只是 Travis 身邊的配角,而是廠牌中具有獨立票房號召力的副核心角色,承接旋律與大眾向風格的前線角色。
Sheck Wes:能量釋放器與街頭象徵
自《Mo Bamba》爆紅後,Sheck Wes 形象定型為街頭狂吼代表。在《JackBoys 2》中,他的角色明顯轉向「聲音能量引爆點」。
- 〈2000 Excursion〉與 Travis 的互動極具戲劇性;
- 〈Velour〉則突破以往粗獷形象,嘗試與 R&B 氛圍混合;
- 〈ILMB〉展現其更收斂、堅毅的語氣,暗藏兄弟情誼主題。
💡 **定位評估:**Sheck Wes 不再只是「吼叫型 hype man」,而是廠牌中擔任 街頭象徵性角色與節奏破口設計的多功能人物。
SoFaygo:新世代象徵,聲音實驗前鋒
作為 Z 世代代表,SoFaygo 在本專輯的表現充滿速度感與合成器實驗感。
- 〈MM3〉為其個人 spotlight,明顯對接 rage trap 與 hyperpop 潮流;
- 〈Contest〉中與 Travis 對唱,反映出世代間的權力交接;
- 聲音處理上大量使用 high-pitched Auto-Tune 與切分節奏,形成獨特美學。
💡 **定位評估:**SoFaygo 為廠牌注入年輕受眾與新聲音市場,扮演 創意實驗與未來趨勢導向的角色。
Wallie the Sensei:街區敘事者與情緒補位者
來自洛杉磯的 Wallie the Sensei 是本張專輯中少數「講述型 rapper」,在〈Can’t Stop〉與 Don Toliver 搭配時,顯示出強烈的生活寫實與情緒張力。
- 聲音偏向說唱語調,無 Auto-Tune 強化;
- 歌詞描寫現實壓力、自我懷疑與求生本能;
- 雖不具大眾辨識度,但整體表現成熟、有說服力。
💡 **定位評估:**Wallie 是廠牌中的 情緒補位者與故事性輸出窗口,也是 Travis 嘗試保持「街區根性」的聲音橋梁。
Chase B:製作支援與結構協調者
雖未有大篇幅演出段落,Chase B 作為 Travis 長年 DJ 與音樂夥伴,在專輯編排與聲音過場中扮演關鍵角色。
- 擅長銜接過場與組織曲目順序(如〈JB2 Radio〉設計概念);
- 與 Cubeatz、Vegyn 等人共同負責聲場構築;
- 擁有製作人身分,非主場演唱者,但對聲音方向有深層參與。
💡 **定位評估:**Chase B 是 幕後策展與節奏過渡的穩定器,對維持整張合輯整體性功不可沒。
評論與爭議整理:從讚譽到爭論,JackBoys 2 的現實風向盤
專業媒體評價總覽
《JackBoys 2》發行後迅速引起歐美各大媒體評論,總體評價呈兩極化,如下所示:
媒體名稱 | 評分 / 評語摘要 |
Pitchfork | 6.7/10:「陣容豪華,但編排鬆散;Travis 角色定位模糊,像個製作人多過主角。」 |
Clash Music | 8/10:「Don Toliver 與 SoFaygo 表現亮眼,合輯整體完成度高於前作。」 |
GQ Magazine | 無評分,但針對〈Champain & Vacay〉專文探討其是否影射 Pusha T,肯定 Travis 的「模糊藝術」。 |
TheNeedleDrop (Anthony Fantano) | 「一場聲音實驗,但非每個段落都成功。」點名〈Dumbo〉、〈2000 Excursion〉為高光。 |
HotNewHipHop | 3.5/5:「聽得出誠意,但缺乏爆點。作為廠牌作品尚可,作為商業作品略疲。」 |
總結觀點
多數媒體肯定製作水準與聲音細節;
主打曲如〈2000 Excursion〉、〈No Comments〉獲好評;
最大批評在於:「Travis 本人是否太退居幕後,導致整體靈魂不夠集中」。
社群輿情與粉絲討論焦點
在 Reddit、X(原 Twitter)、AlbumOfTheYear、TikTok 等社群平台中,《JackBoys 2》的熱議焦點包括:
好評聲音主軸
- 「Don Toliver 是整張專輯的救星」。
- 「〈PBT〉是意外驚喜,Tyla 應該成為主打!」。
- 「〈2000 Excursion〉是 Travis 近年來最強主曲之一」。
負評集中區域
- 「有些歌像是 Demo,編曲太趕,像〈Kick Out〉、〈Where Was You〉」。
- 「Carti 與 Future 的表現很不搭,沒有互動感」。
- 「Travis 幾乎像個主持人,整張專輯變得像播放清單」。
TikTok 與 Spotify 數據
- 最受歡迎曲目為〈PBT〉、〈No Comments〉、〈Champain & Vacay〉。
- Travis 本人獨唱曲(如〈Dumbo〉、〈Beep Beep〉)播放量反而不如預期。
爭議事件整理
Pixel Grip 未授權採樣爭議(Kick Out)
- 事件起點:芝加哥電子樂團 Pixel Grip 於 2025/7/14 發文,聲稱 Travis 專輯中某曲未經授權使用他們作品〈Pursuit〉的音樂樣本;
- 網友比對後一致認為爭議曲目為〈Kick Out〉;
- 現況:截至目前,Travis Scott 團隊未作出任何公開回應,Pixel Grip 呼籲粉絲不要發動攻擊;
- 社群觀感:部分人支持 Pixel Grip 正當權益,也有人認為兩曲相似但不足構成抄襲。
Pusha T Diss 爭議(Champain & Vacay)
- 歌詞爭議句:「Made a hundred off pushin’ T’s」;
- 媒體推測為暗示 Pusha T 的雙關 diss,但 Travis Scott 無公開確認;
- GQ 與 Complex 分析指出:「語義模糊正是 Travis 操作風格的一部分」;
- Pusha T 至今未回應。
MV 延後與巡演未定
- 原預告稱〈2000 Excursion〉MV 將於發行週上線,但至今未公開完整版本,引發粉絲不滿;
- Cactus Jack 尚未公布正式巡演時間與場次,被質疑企劃進度落後。
綜合評估:聲音完成度高、文化爭議浮現
《JackBoys 2》在技術層面可說是 Travis 團隊目前的製作高峰之一,但在文化溝通與結構凝聚力方面,卻也暴露出幾個明顯問題:
- Travis Scott 作為靈魂人物的「存在感與角色分歧」;
- 多位外援風格雖強烈,但無統一主題串連;
- 外部爭議(特別是未授權採樣事件)若未妥善處理,可能影響長期品牌形象。
評價總結與未來展望:聲音帝國的進一步佈局,或分權過後的模糊自我?
專輯整體定位與成效總覽
《JackBoys 2》是一張充滿聲音企圖心的廠牌式合輯,也是 Travis Scott 嘗試「從創作者轉向策展者」的具體實驗。
- 在音色與製作層面,本作延續了《Utopia》時期的聲牆手法與重節奏思維,細節堆疊、節奏層次、空間混音皆達水準。
- 在結構與整體感上,則因嘉賓與成員過多、風格分布過廣,導致部分評論認為「像播放清單而非專輯」。
- 聲音亮點高度集中在特定曲目(〈2000 Excursion〉、〈No Comments〉、〈PBT〉),但部分合作(如 Carti + Future)略顯無效。
總體評價可歸納如下
面向 | 表現評價 |
製作技術 | ★★★★★(接近巔峰) |
曲目多樣性 | ★★★★☆(風格橫跨廣泛) |
編排整合度 | ★★☆☆☆(結構鬆散為主批評) |
藝人表現分布 | ★★★★☆(Don、SoFaygo突出) |
專輯敘事與主題 | ★★☆☆☆(主題不集中) |
Travis Scott 的創作身份:主角、旁觀者,還是策展人?
在《JackBoys 2》中,Travis 多次刻意退居配角,讓旗下藝人與外部嘉賓主導曲目,這種操作具備三重意涵:
**商業上:**擴大 Cactus Jack 廠牌聲音版圖,讓 Don Toliver、SoFaygo 等人獨立承擔作品重任,為後續推出個人專輯鋪路。
**藝術上:**回應《Utopia》後的聲音疲乏,進入一種更「組織型」創作身份(curator)。
**文化上:**模糊個人與集體的邊界,建構出 Travis = 世界觀主理者 的形象。
不過,也因此被部分評論認為:Travis 自身的聲音能量與敘事魅力被削弱,讓作品缺乏靈魂鎖定點。
後續發展觀察重點
以下是針對未來可能發展的幾項觀察點與建議:
是否啟動《JackBoys 2》全球巡演?
若能搭配現場表演重塑歌曲段落,或將補足「編排鬆散」的問題。
Travis 是否會推出個人新專輯補充主角存在感?
若不推出新個人作,粉絲對其「失語」的批評可能持續發酵。
Cactus Jack 是否推出成員單飛專輯?
Don Toliver、SoFaygo 均被視為有能力撐起 Billboard 榜單的獨立聲音。
爭議事件是否影響品牌信譽?
如 Pixel Grip 採樣事件未解決,或持續有「操控式合作」質疑,將對其文化形象造成長期陰影。
結語:一場聲音策略大秀,但缺了靈魂投射的核心點
《JackBoys 2》是一張製作精良、佈局宏大的聲音作品,無論是在音色、節奏還是藝人調度上,都展現出 Travis Scott 及其團隊的世界級能力。然而,缺乏核心敘事、主角淡化、主題模糊等問題,也讓它在藝術上無法真正達到《ASTROWORLD》那般的「文化地標」定位。
在未來,如果 Travis 能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講述能力」,再加上廠牌整體戰力的成長,那麼 Cactus Jack 將不僅是「聲音風格品牌」,更有可能成為下一個 跨文化音樂帝國的標竿樣本。
聯絡唯陌音樂(wemoremusic)台中錄音室
地址:412台中市大里區環中東路六段280號
電話:0989 314 894
INSTAGRAM:唯陌音樂
我們期待你的到來,讓我們一起創造出動人的歌聲!